《父慈母悲 報恩孝親》 警訓開示篇 索達吉堪布:不管佛教或傳統文化,孝道最重要

不孝父母罪業難消

 

父母是相當嚴厲的對境,對他們稍有不敬或欺辱,這種罪業就很難消盡。

《佛本行集經》中也講了,有一對母女去牧場,用兩個桶裝牛奶。裝滿之后,大桶由女兒背,小桶由母親背。在途中,母親再三催女兒快點走,說路比較危險,擔心會有不測。女兒背著大桶特別累,對母親生起了嗔恨心,就騙母親說:“我要去方便一下,馬上就趕來,您先幫我背著這個大桶。”然后她故意慢慢走,讓母親背著兩個桶,走了六拘盧舍 。這個女兒,就是耶輸陀羅的前世。以此果報,耶輸陀羅懷胎六年,才生下羅睺羅。佛陀在這部經中也說:“所有諸業,非是虛受,隨造善惡,還自受之。”所以,我們所受的苦樂之報,并不是平白無故的,而是自作自受,隨著自己所造的善業和惡業,就會在輪回中感受相應的快樂和痛苦。

因此,大家對父母這樣的嚴厲對境,一定要有恭敬心,經常承侍供養,有時間就跟他們聚聚。佛陀在《本事經》里也說:“諸有樂福人,應尊重父母,禮拜修供養,敬愛親近居。”然而,可能是種種原因吧,現在人對父母一般不理不睬,真正孝順、聽話的子女,實在少之又少。其實,父母是非常嚴厲的對境,對此務必要值得注意。

 

不論佛教還是傳統文化,孝敬父母都最重要

 

不管在佛教中,還是傳統文化中,孝敬父母都是最重要的,依此可看出一個人的人格和德行。無論你是出家人還是在家人,父母如果仍健在,自己應盡心盡力地照顧,倘若實在照顧不上,也要經常安慰他們、問候他們。從佛教的角度來講是這樣,從世間的角度來講也是這樣。若沒有父母的生育、養育之恩,我們根本不會懂文化知識、也不會懂取舍智慧。阿瓊堪布在《大圓滿前行筆記》中專門講了父母對孩子的恩德,包括世間智慧的恩德、出世間智慧的恩德,以及一些做人的道理。如果沒有父母的教導,你從小在牛群中長大,現在吃飯可能連筷子都不會拿。所以,有報恩之心非常重要,這種人即生中名聲遠播,他世能轉生到人天善趣中享受快樂。

你們如果有出家的緣分,當然非常好,但若沒有這種緣分,不管怎么樣,父母健在時,自己也應該供養承侍。《大集經》中說:“世若無佛,善事父母,事父母即是事佛也。”世間上若無佛出世,善于承侍父母,即是承侍佛陀。縱然父母已離開人間,我們在開法會、朝圣地時,提一提他們的名字,或者請僧眾加持,也是一種孝順的表現。已故的父母為了養育你造過很多惡業,如今可能墮在地獄、餓鬼、旁生中,若依靠僧眾的威力念經超度,他們也有擺脫的機會。《大乘本生心地觀經》中還說:“孝養父母,若人供佛,福等無異。”《六祖壇經》也說:“恩則孝養父母。”因此,我們應當報答父母的恩德。如果實在不能報恩,也不要天天讓他們生氣,畢竟老年人很快會離開人間,在短暫的歲月里,你沒有能力讓他快樂,也不要讓他大動肝火。有些父母脾氣不太好,假如給氣死了,你過失也比較大,已經造“無間罪”了。

子女對父母孝順,會得到護法神的幫助,很多上師也喜歡他,寺院的大和尚、住持肯定會加持他,賜予他悉地。否則,對父母都不孝順,有些上師有點害怕:“他對生身父母尚且如此狠,會不會有一天對我也是這樣?”所以不敢接近他。

現在的教育體系,我始終認為,缺少感恩或者孝順的理念,這樣一來,孩子長大之后,對父母漠不關系、置之度外。我看到一本書里說,人們把該恭敬的父母扔出門外,不該恭敬的寵物迎到家里,而且“娶了媳婦拋棄娘”,種種行為非常過分。父母一輩子嘔心瀝血撫育他,結果他長大之后,把父母像仇人一樣對待。米拉日巴的道歌中,這方面的教言比較多,我們講《前行》時也描述過。

 

孝順能夠得到梵天、帝釋、四大天王的護持

 

所有大小乘佛經對孝順都有具體闡述,可見佛教非常重視孝順。佛說一個人若能孝敬雙親,那么在他的家族中、在他的命運中,會得到梵天、帝釋、四大天王為主的白法天尊之護佑和加持。同時,諸佛菩薩化現的善知識也非常喜歡這種人,對他進行加持之后,他的家族中會不離堪為世間應供的阿阇黎。

華智仁波切在《前行》開示說:“兒子將父母扛在左右雙肩上轉繞大地承侍,也難以報答父母之恩,若使父母趨入正法,則能回報恩德。”蓮池大師也在教言中說:“大孝之中的大孝,就是引導父母念佛,最終往生凈土。”縱然父母已離開人間,我們在開法會、朝圣地時,提他們的名字作回向,或者請僧眾誦經加持,也是一種孝順的表現。

溫馨提示:方向鍵左右(← →)前后翻頁,上下(↑ ↓)上下滾動。

發表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