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父慈母悲 報恩孝親》 孝行事跡篇 佛陀因地孝順父母的感人故事:十奢王

譯自:《雜寶藏經》

 

在過去很久遠以前,當時人壽一萬歲,那時有一位國王,名叫十奢,他統治著整個閻浮提(即地球),他的大夫人,生有一個兒子,名叫羅摩;第二位夫人,生有一個兒子,叫羅漫;羅摩太子,十分勇敢武力過人,有著那羅延那樣的力量,還擁有一件寶貝,叫扇羅,敵人若聽到這個扇羅的聲音或看到它,都會聞風喪膽,不戰而敗,不可抵擋。第三位夫人,也生有一個兒子,叫婆羅陀,第四位夫人,也生有一個兒子,叫滅怨惡。

在四位夫人中,國王最喜愛第三夫人,國王告訴她說:“現在就算把我所有的財寶給你,我都沒有一點吝惜,你如果有什么要求,都隨你的愿望滿足你”,夫人對國王說:“我現在沒有什么要求,以后如果有愿望,我會再對你說”,不久國王生病了,命在旦夕,于是立羅摩太子,代自己作為國王,并且用帛結在頭發上,頭上帶著天冠,儀容和軌則都和十奢國王一樣。這時三夫人瞻視國王的病情,知道病痊愈了,見到羅摩繼承他父親的王位,心里生起了嫉妒,于是就向十奢王索取以前答應她的愿望,要大王立她的兒子為國王,把羅摩廢除,十奢王聽到她這么說,如同人吃東西被噎住不能咽下去又不能吐出來一樣,如果廢除羅摩,但是他都已經被立為國王了,如果不廢除,原來有答應過三夫人隨她愿而滿足,然而十奢王,從小以來就很有信用,從來沒有違背過自己所說的話,而且對于統治整個世界的國王來說,決不容許是這樣又是那樣,于是十奢王思考了一下,決定不違背以前對三夫人所說的話,廢除了羅摩王子,讓他把衣服帽子全部摘了下來。

這時羅摩的弟弟羅漫,對羅摩說:“哥哥如此勇猛大力,而且有扇羅,為什么不使用,反而受到這樣的恥辱?”羅摩對弟弟說:“違背了父親的愿望,那么就是不孝的兒子,雖然現在三弟的母親,沒有親生我,但是我的父親尊敬對待她,那么她也就如同我自己的母親一樣,三弟婆羅陀也是一位非常和順的人,實在是沒有任何別有用心,我現在雖然有大力量和扇羅,難道能對父母和弟弟加害嗎?”二弟聽哥哥這么一說,就沒有說了。

于是十奢王就讓他的兩個兒子羅摩羅漫,遷到深山里面去住十二年,然后方能回國,羅摩羅漫兄弟就遵照父親的命令,內心沒有怨恨,禮拜辭別父母,去了遙遠的深山。這時婆羅陀還在其他國家,于是召他回本國,準備立他做國王。然而婆羅陀,向來與二位兄長都和睦恭敬順從,內心一直存著敬讓,回國后,父王已經駕崩,這時也知道是因為母親的原因廢了大哥,令兩兄長去了遙遠的深山,婆羅陀覺得母親做得非常沒有道理,就不再向母親禮拜做跪,對母親說:“母親的所作所為,沒想到讓我們兄弟悖逆,如同燒滅了我的門戶一樣”,婆羅陀于是向大哥的母親禮拜,恭敬而孝順,勝過平常。

這時婆羅陀,帶領著軍隊,到了二位哥哥所在的深山邊,把眾人都留下,自己一個人獨自進山,當婆羅陀進來后,羅漫對羅摩說:“先一直都說弟弟婆羅陀懂禮儀、謙讓、恭敬、順從,今天帶領著軍隊來,想要殺我們兄弟兩人。”羅摩對婆羅陀說:“弟弟為何今天帶軍隊過來?”婆羅陀對羅摩說:“怕路途遙遠,萬一遇到賊人,所以帶著兵眾,用來防衛,沒有別的意思,希望哥哥能夠回國,統理國家。”羅摩對弟弟說:“我先受了父親的命令,千里迢迢來到這里,我現在怎么能夠獨斷專行而返回去呢?這不能叫做仁子孝順親人啊。”婆羅陀如此殷勤勸請,苦苦哀求,但是羅摩決心已定,不能動搖,婆羅陀知道了哥哥的決心是不會回去的,于是就讓他哥哥把鞋子給他,惆悵懊惱的回了國,統理國家政事的時候,常常把哥哥的鞋子放在御座上,每天問訊朝拜,如同面對哥哥一樣,而且常常派遣人,到深山里數次請求二位兄長回來,然而這兩位哥哥,因為父親命令是十二年后才能回,因為年限沒有滿,至孝盡忠。不敢違背父親的命令。

后來年復一年,十二年時間到了,羅摩知道弟弟很多次殷勤勸請,而且禮敬自己的鞋子如同自己本人一樣,被弟弟的真情感動,于是回到了國,婆羅陀就要讓位給羅摩,羅摩也同樣禮讓弟弟,說:“父親是把國王之位讓給你的,我不能要這個王位。”弟弟也禮讓說:“哥哥是長子,擔負這父親的偉業,這正是哥哥所要做的”,就這樣兩兄弟互相禮讓,最終哥哥還是沒有答應,弟弟還是國王,但兩兄弟誠懇而恭敬,國家風氣純正,道德之所披覆,百姓都蒙受大利益,忠孝所加,人們都想忠心奉事和孝敬父母。婆羅陀的母親,雖然造了很大的惡,但是羅摩都沒有怨心,因為這個忠誠孝順的因緣,國家風調雨順,五谷豐收,人民都健康無瘟疫,閻浮提的一切人民,熾盛豐滿的福樂受用,十倍于平常。

溫馨提示:方向鍵左右(← →)前后翻頁,上下(↑ ↓)上下滾動。

發表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