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自:善導大師所著《觀經(jīng)四貼疏》
【譯文】
我們的父母,是世間最大的福田,佛是出世間最大的福田。以前佛在世的時候,有一年遇到饑餓災荒,許多人都餓死了,到處都是白骨,比丘們都很難乞到食物。當時佛陀等待比丘弟子們都出去乞食后,獨自一人到城中去乞食,但是從早上一直到中午,挨家挨戶乞食,都沒有乞到食物,佛陀只有空缽而回,第二天再去,但第二天仍然沒有乞到食物,第三天同樣去乞食也沒有乞到。
這天忽然有一位比丘,在路上見到佛陀,看到佛陀的面色異常,好像很饑餓的樣子,就對佛陀說:“世尊,今天乞到食物了嗎?”,佛陀對這位比丘說:“我三天以來,乞食沒有乞到一匙,我今天饑餓虛弱,沒有力氣和你說話”,比丘聽佛這么說,悲傷流淚不能控制,便暗暗想:“佛是無上福田,一切眾生覆護之處,干脆我把自己出家人的三衣①賣掉,用賣掉的錢再買取一缽飯,侍奉給佛陀吧,現(xiàn)在正是我應該這樣做的時候”,比丘如此想完,就去賣掉了自己出家人的三衣,買了一缽飯,趕緊給佛陀拿去,佛陀早已經(jīng)知道了這一情況,對比丘說:“比丘啊,現(xiàn)在恰逢災荒,人們都餓死了,你在什么地方得到這一缽白白的大米飯的?”,比丘就詳細的給佛說了整個情況,佛陀又說:“比丘啊,出家人的三衣,即是三世諸佛的幢相,這衣服的因緣,極尊、極重、極恩,你今天用這三衣?lián)Q得一缽飯給我,我完全領受了你的好心,但是我消受不起這缽飯。”
比丘又對佛說:“世尊,您是三界的福田,圣中之極,您都說不能消受,那除了佛之外,誰還能消受呢?”
佛陀說:“比丘啊,你有父母嗎?”比丘答說:“有。”
佛陀就說:“你拿這缽飯供養(yǎng)你的父母去吧。”
比丘不解:“佛陀您都不能夠消受,我的父母豈能消受呢?”
佛陀說道:“你的父母能消受,為什么呢?父母生育了你的身體,對你有非常大非常重的恩德,因為這樣緣故所以能夠消受。”
佛陀又問:“比丘,你的父母信佛嗎?”
比丘答言:“我的父母對佛都不信。”
佛陀說:“你的父母他們今天會對佛有信心的,見到你供養(yǎng)他們飯,會大生歡喜,因為這樣而大發(fā)信心,然后你就教受他們?nèi)б溃涂梢猿赃@缽飯了。”
這位比丘就按照佛的教誨,愍仰而去。
因為這個緣故,所以我們?yōu)槿艘欢ㄒB(yǎng)父母。
佛陀的母親摩耶夫人生下悉達多太子后,經(jīng)過七天就過世了,往生到忉利天。釋迦太子證道成佛后,在四月十五日,就到了忉利天宮,整個夏天為母親說法,就是為了報答母親十月懷胎的恩德。佛陀是圣中極尊尚且要報答父母之恩,何況普通的凡夫大眾,豈有不孝養(yǎng)之理?
因此一定要知道父母恩德極其深重,做人一定要孝養(yǎng)父母。
【原文】
又父母者,世間福田之極也。佛者,即是出世福田之極也。
然佛在世時,遇值時年饑儉,人皆餓死,白骨縱橫;諸比丘等,乞食難得。于時世尊,待比丘等去后,獨自入城乞食。從旦至中,門門喚乞,無與食者。佛還空缽而歸,明日復去,又還不得。后日復去,又亦不得。忽有一比丘,道逢見佛,顏色異常,似有饑相。即問佛言:世尊!今已食竟也?佛言比丘!我經(jīng)三日以來,乞食不得一匙,我今饑虛,無力能共汝語。比丘聞佛語已,悲淚不能自勝。即自念言:佛是無上福田,眾生覆護。我此三衣賣卻,買取一缽飯,奉上于佛,今正是時也。作是念已,即買得缽飯,急將上佛。佛知而故問言:比丘!時年饑儉,人皆餓死;汝今何處,得此一缽純色飯來?比丘如前具白世尊。佛又言:比丘!三衣者,即是三世諸佛之幢相。此衣因緣,極尊、極重、極恩,汝今易得此飯與我者,大領汝好心,我不消此飯也。比丘重白佛言:佛是三界福田,圣中之極,尚言不消者;除佛以外,誰能消也?佛言:比丘!汝有父母已不?答言:有。汝將供養(yǎng)父母去。比丘言:佛尚云不消,我父母豈能消也?佛言:得消,何以故?父母能生汝身,于汝有大重恩,為此得消。佛又問:比丘!汝父母有信佛心不?比丘言:都無信心。佛言:今有信心,見汝與飯,大生歡喜,因此即發(fā)信心。先教受三歸依,即能消此食也。時比丘既受佛教,愍仰而去。以此義故,大須孝養(yǎng)父母。
又佛母摩耶生佛,經(jīng)七日已即死,生忉(dāo)利天。佛后成道,至四月十五日,即向忉利天,一夏為母說法,為報十月懷胎之恩。佛尚自收恩孝養(yǎng)父母,何況凡夫而不孝養(yǎng)。故知父母恩深極重也。
(注①:出家人隨身所用的衣物稱為三衣,分別是:安陀會、郁多羅僧、僧伽梨,三衣再加上乞食的缽簡稱“三衣一缽”,是出家人的基本衣食用具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