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曾經流傳這樣一句話:子女不孝,沒有福報,這句話揭示了孝道在如今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。無論王權貴族還是民間百姓,在評判一個人的時候都看他孝不孝順。只要不是皇上下旨,自己的父母如果去世,人們往往都要守孝三年,這也體現(xiàn)了古人對孝順的重視。后來演變成為“子女不孝,沒有福報”的說法。
孟子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:“不得乎親,不可以為人;不順乎親,不可以為子”,所有的善舉中,孝道絕對是排在第一位的。而且這塊的孝絕不是僅僅是行為,更重要的是那顆“心”。作為重要的一項道德標準,這一點絕不僅僅是寫在書面上的,更重要的是印刻在了每個人的心中。從上到下,凡是有打罵父母的惡行,不僅會讓父母傷心,更會遭到社會上的強烈譴責。
當時社會發(fā)展到了今天,也成為了一件必須要去完成的一件事情。不過在這里我要闡述一下我對“孝道”的理解,一共兩個層面,即贍養(yǎng)和愛。這兩者只有你都做到了,這才算是真正的孝順。如果你只做了前者,那你也只是做到了法律應盡的義務;對于后者而言,孝順是必須建立在愛的基礎之上,否則將沒有任何意義。
長大之后不孝順父母,多年以后想起來勢必也會內心悔恨,而且名聲不好在社會上更沒有立足之地。